爱国诗人
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中,古代爱国诗人如璀璨星辰,以笔墨为剑、以诗心为炬,将对家国的赤诚镌刻进历史的年轮。他们的诗作不仅是文学艺术的瑰宝,更是民族精神的脊梁,勾勒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的永恒底色。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男,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 、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岳飞从二十岁起,曾先后四次从军。自建炎二年(1128年)遇宗泽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止,先后参与、指挥大小战斗数百次。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时,平反昭雪,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抗金义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的文学才华也是将帅中少有的,他的不朽词作《满江红》,是千古传诵的爱国名篇。葬于西湖畔栖霞岭。 ► 7篇诗文► 1条名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 61篇诗文► 3条名句
- 舟过谢潭三首·其三
- 闻莺
- 晚风二首·其二
- 咏桂
- 小溪至新田四首·其四
- 南溪早春
- 秋山二首·其二
- 题刘朝英进斋
- 探梅
- 都下无忧馆小楼春尽旅怀二首
- 普明寺见梅
- 题盱眙军东南第一山二首
- 大司成颜几圣率同舍招游裴园·其七
- 宿新市徐公店二首·其一
-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二首·其一
- 过百家渡四绝句
- 晚归遇雨
- 喜雨
- 乙丑改元开禧元日
- 昭君怨·赋松上鸥
- 过杨村
- 暮热游荷池上五首·其二
- 腊前月季
- 暮热游荷池上五首·其四
- 插秧歌
-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 宿新市徐公店
-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二
- 月子弯弯照九州
-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其三
- 过扬子江二首·其一
- 夏日绝句
- 初入淮河四绝句
- 暮热游荷池上五首·其三
- 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
-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
- 伤春
-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 小雨
- 寒食上冢
- 昭君怨·咏荷上雨
- 舟次西径
- 桂源铺
- 观雪二首·其一
-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二
- 秋凉晚步
- 初秋行圃四首·其四
- 和昌英叔夏至喜雨
- 八月十二日夜诚斋望月
- 野菊
- 新柳
- 夏夜追凉
- 初入淮河四绝句·其三
- 舟过安仁
- 桑茶坑道中
- 稚子弄冰
- 夏夜玩月
- 三江小渡
-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小池
- 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中年后别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官员、将领、文学家,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153篇诗文► 13条名句
- 西江月·秀骨青松不老
- 满江红·送信守郑舜举郎中赴召
- 鹧鸪天·晚岁躬耕不怨贫
- 满江红·绝代佳人
- 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
- 临江仙·簪花屡堕戏作
- 满江红·饯郑衡州厚卿席上再赋
-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 瑞鹧鸪·期思溪上日千回
- 锦帐春·席上和叔高韵
- 行香子·三山作
- 鹊桥仙·己酉山行书所见
- 送剑与傅岩叟
-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
- 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
- 鹧鸪天·东阳道中
- 沁园春·将止酒戒酒杯使勿近
- 贺新郎·云卧衣裳冷
- 临江仙·和叶仲洽赋羊桃
- 千年调·卮酒向人时
- 水龙吟·载学士院有之
-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
- 浣溪沙·泉湖道中赴闽宪别诸君
- 鹧鸪天·游鹅湖醉书酒家壁
- 鹊桥仙·赠鹭鸶
- 千秋岁·为金陵史致道留守寿
- 满江红·山居即事
- 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
- 鹊桥仙·送粉卿行
- 西江月·粉面都成醉梦
- 念奴娇·洞庭春晚
- 一剪梅·记得同烧此夜香
- 满江红·送汤朝美自便归金坛
- 蝶恋花·送祐之弟
- 贺新郎·柳暗清波路
- 临江仙·再用前韵送祐之弟归浮梁
- 满江红·题冷泉亭
- 贺新郎·和前韵
- 清平乐·春宵睡重
- 贺新郎· 题君用山园
-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 美芹十论·序
- 祝英台近·水纵横
- 南乡子·舟中记梦
- 贺新郎·赋琵琶
- 霜天晓角·赤壁
- 浪淘沙·赋虞美人草
- 咏雪
- 醉太平·春晚
- 武陵春·走去走来三百里
- 粉蝶儿·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
- 汉宫春·立春日
- 汉宫春·会稽蓬莱阁观雨
- 水调歌头·和王正之右司吴江观雪见寄
- 满江红·赣州席上呈陈季陵太守
- 上西平·送杜叔高
-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 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 定风波·暮春漫兴
- 山鬼谣·问何年
- 永遇乐·投老空山
- 生查子·独游西岩
- 踏莎行·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
- 满江红·和范先之雪
-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 水调歌头·我饮不须劝
- 沁园春·和吴尉子似
- 定风波·山路风来草木香
- 南歌子·万万千千恨
- 卜算子·漫兴
- 鹧鸪天·戏题村舍
- 定风波·席上送范廓之游建康
- 水调歌头·送杨民瞻
- 鹧鸪天·鹅湖归病起作
-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 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
- 瑞鹤仙·赋梅
- 满江红·汉水东流
- 丑奴儿近·博山道中效李易安体
- 汉宫春·会稽秋风亭怀古
- 鹧鸪天·博山寺作
- 水调歌头·寿赵漕介庵
- 临江仙·探梅
- 虞美人·赋虞美人草
- 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 生查子·题京口郡治尘表亭
- 西江月·遣兴
-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 沁园春·再到期思卜筑
- 临江仙·金谷无烟宫树绿
- 水龙吟·听兮清佩琼瑶些
- 西江月·渔父词
- 喜迁莺·暑风凉月
- 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 江神子·赋梅寄余叔良
- 鹧鸪天·送欧阳国瑞入吴中
- 祝英台近·晚春
-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 生查子·独游雨岩
- 生查子·重叶梅
- 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 清平乐·题上卢桥
- 感皇恩·读庄子闻朱晦庵即世
- 念奴娇·梅
- 满江红·点火樱桃
-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浪淘沙·山寺夜半闻钟
-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
- 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 满江红·中秋寄远
- 送湖南部曲
- 一剪梅·中秋无月
- 满江红·中秋
- 青玉案·元夕
- 念奴娇·重九席上
- 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
- 好事近·中秋席上和王路钤
- 浣溪沙·赠子文侍人名笑笑
-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
- 蝶恋花·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 176篇诗文► 11条名句
- 兰
- 春日绝句八首·其六
- 春日绝句八首·其七
- 春日绝句八首·其三
- 春日绝句八首·其四
- 春日绝句八首·其五
- 北窗睡起
- 西村醉归
- 秋波媚·曾散天花蕊珠宫
- 浣花女
- 春残
- 雪夜感旧
- 六月十四日宿东林寺
- 黄州
- 晚泊
- 枕上作
- 木兰花·立春日作
- 老马行
- 山园屡种杨梅皆不成枇杷一株独结实可爱戏作
- 山茶一树自冬至清明后著花不已
- 东湖新竹
- 赠猫三首·其三
- 学易
- 南唐书·王舆传
- 赠猫三首·其一
- 赠猫三首·其二
- 长歌行
- 秋日闻蝉
- 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词一阙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
- 哀郢二首
- 寒雨中偶赋二首·其一
- 龙兴寺吊少陵先生寓居
- 秋兴
- 追忆征西幕中旧事四首·其三
- 忧国
- 二月四日作
- 水龙吟·春日游摩诃池
- 晚春感事四首·其四
- 十二月二日夜梦游沈氏园亭
- 乌夜啼·金鸭余香尚暖
- 山南行
- 一壶歌
- 登剑南西川门感怀
- 北望
- 书悲
- 太平花
- 送仲高兄宫学秩满赴行在
- 青玉案·与朱景参会北岭
- 杂感
- 镜湖女
- 柳林酒家小楼
- 大风登城书雨
- 登赏心亭
- 微雨午寝梦憩道傍驿舍若在秦蜀间慨然有赋
- 初秋小雨
- 梅花绝句
- 春早得雨
- 小园·其一
- 示儿子
- 醉歌
- 春雨四首
-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 时雨
- 浪淘沙·丹阳浮玉亭席上作
- 书愤
- 七月十九日大风雨雷电
- 清商怨·葭萌驿作
- 游诸葛武侯书台
- 听雨
-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
- 桃源忆故人·中原当日三川震
- 采桑子·宝钗楼上妆梳晚
- 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
- 落梅二首
- 鹧鸪天·家住苍烟落照间
- 临江仙·离果州作
- 双头莲·呈范至能待制
- 朝中措·代谭德称作
- 柳
- 鹊桥仙·华灯纵博
- 西村
- 村居初夏五首·其一
- 蝶恋花·禹庙兰亭今古路
- 己酉元日
- 村居初夏五首·其四
- 渔家傲·寄仲高
- 观长安城图
- 初夏行平水道中
- 溪上作二首·其二
- 二月二十四日作
- 醉中感怀
-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 舟中对月
- 好事近·秋晓上莲峰
- 文章
- 读苏叔党汝州北山杂诗次其韵十首·其十
- 陇头水
- 送七兄赴扬州帅幕
- 蝶恋花·桐叶晨飘蛩夜语
- 陆游筑书巢
- 过小孤山大孤山
- 自嘲
- 鹊桥仙·夜闻杜鹃
- 月上海棠·斜阳废苑朱门闭
- 雨夜读书
- 立夏
- 读书
- 剑门道中遇微雨
- 春日绝句八首·其二
- 观大散关图有感
- 寒夜读书
- 夜读兵书
- 夜吟
- 夏日六言
- 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
- 马上作
- 雪中寻梅
- 朝中措·梅
- 冬晴
- 南乡子·归梦寄吴樯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23篇诗文► 1条名句
张维屏(1780-1859年),字子树,号南山,又号松心子,晚号珠海老渔,广东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人。嘉庆九年(1804年)中举人,道光二年(1822年)中进士,因厌倦官场黑暗,于道光十六年(1836年)辞官归里,隐居“听松园”,闭户著述。 ► 1篇诗文► 0条名句
(1249—1295)福建长溪(宁德市福安市晓阳镇人),字皋羽,一字皋父,号宋累,又号晞发子。恭帝德祐中元兵南下,文天祥开府延平,率乡兵数百人投之,任咨议参军。及天祥兵败,脱身潜伏民间,避地浙东。尝过严陵,登钓台,祭奠天祥,有《西台恸哭记》传世。后至浦江,与方凤、吴思齐等结月泉吟社。卒,友人方凤、吴思齐等从其初志葬于钓台南。有《晞发集》,编有《天地间集》、《浦阳先民传》等。 ► 2篇诗文► 0条名句
林景熙(1242~1310),字德暘,一作德阳,号霁山。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南宋末期爱国诗人。咸淳七年(公元1271年),由上舍生释褐成进士,历任泉州教授,礼部架阁,进阶从政郎。宋亡后不仕,隐居于平阳县城白石巷。林景熙等曾冒死捡拾帝骨葬于兰亭附近。他教授生徒,从事著作,漫游江浙,是雄踞宋元之际诗坛、创作成绩卓著、最富代表性的作家,也是温州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卒葬家乡青芝山。著作编为《霁山集》。 ► 0篇诗文► 0条名句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属福建)人。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 5篇诗文► 1条名句
曹豳(bīn)(1170-1249)字西士,号东亩,一作东猷,温州瑞安(今属浙江 )人。嘉泰二年(1202)进士。授安吉州教授,调重庆府司法参军,改知建昌。绍定六年(1233 ),擢秘书丞 ,兼仓部郎官。端平元年(1234 ),除浙西提举常平,移浙东提点刑狱。嘉熙初,召为左司谏。与王万、郭磊卿、徐清叟俱负直声,时号“嘉熙四谏”。嘉熙三年(1239),知福州,以礼部侍郎召,为台臣所沮,遂守宝章阁待制致仕。淳祐九年卒,年八十,谥文恭 。刘克庄为撰神道碑(《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四四),《宋史》附《曹叔远传》。《全宋词》辑其词二首。 ► 2篇诗文► 0条名句
邓剡(1232-1303),字光荐,又字中甫,号中斋。庐陵人(今江西省吉安县永阳镇邓家村)。南宋末年爱国诗人、词作家,第一个为文天祥作传的人。他与文天祥、刘辰翁是白鹭洲书院的同学。 ► 2篇诗文► 0条名句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芈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因遭贵族排挤诽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楚国。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家,开辟了“香草美人”的传统,被誉为“楚辞之祖”,楚国有名的辞赋家宋玉、唐勒、景差都受到屈原的影响。屈原投江自尽的日子相传是农历五月初五,即端午节。端午节最初是中国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一带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屈原在这一天死去,便演变成了中国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 13篇诗文► 2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