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宝库
首页
诗文
名句
人物
古籍
成语
国学百科
首页
诗文
名句
人物
古籍
成语
国学百科
首页
>
名句
>
先秦
> 阴阳其和,终始其义。
阴阳其和,终始其义。
出自先秦的《
鬼谷子·鬼谷子·捭阖
》
译文
懂得了阴阳之道的协调交替使用,就能够懂得“终”和“始”的意义了。
相关名句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老子·德经·第七十三章
摇镜,则不得为明;摇衡,则不得为正,法之谓也。
韩非子·饰邪
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物一不讲。
国语·郑语·史伯为桓公论兴衰
民之失德,乾糇以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幼学琼林·卷二·朋友宾主
知人既以为难,自知诚亦不易。
贞观政要·卷三·论择官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老子·德经·第七十六章
财以成者,扶而埋之;后得生者,而久禁之。
墨子·22章 节用(下)
取于民有度,用之有止,国虽小必安;取于民无度,用之不止,国虽大必危。
管子·权修
贫士之肠习黎苋,富人之口厌膏梁。
幼学琼林·卷三·贫富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国演义·第一回
猜您喜欢
发号施令,若汗出于体,一出而不复也。
贞观政要·卷八·论赦令
但存夫子三分礼,不犯萧何六尺条。
醒世恒言·卷十三
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
墨子·02章 修身
戚施不可使仰
国语·晋语·胥臣论教诲之力
不恋故乡生处好,受恩深处便为家。
醒世恒言·卷十
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
战国策·魏一·知伯索地于魏桓子
故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是因事而裁之。
鬼谷子·鬼谷子·谋篇
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增广贤文·上集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弟子规·谨
虽有高世之名,无咫尺之功者不赏。
战国策·秦五·四国为一将以攻秦
诗文
唐诗三百
古诗三百
宋词三百
小学古诗
初中古诗
高中古诗
小学文言
初中文言
高中文言
宋词精选
古诗十九
诗经
楚辞
乐府
写景
咏物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写雨
写雪
写风
写花
梅花
荷花
菊花
柳树
月亮
山水
写山
写水
长江
黄河
儿童
写鸟
写马
田园
边塞
地名
节日
春节
元宵
寒食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怀古
抒情
爱国
离别
送别
思乡
思念
爱情
励志
哲理
闺怨
悼亡
写人
老师
母亲
友情
战争
读书
惜时
忧国忧民
婉约
豪放
民谣
名句
写景
咏物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写雨
写雪
写风
写花
梅花
荷花
菊花
柳树
月亮
山水
写山
写水
长江
黄河
儿童
写鸟
写马
田园
边塞
地名
抒情
爱国
离别
送别
思乡
思念
爱情
励志
哲理
闺怨
悼亡
写人
老师
母亲
友情
战争
读书
惜时
婉约
豪放
诗经
民谣
论语
史记
老子
庄子
孟子
中庸
荀子
尚书
汉书
节日
春节
元宵节
寒食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秋节
重阳节
鬼谷子
菜根谭
韩非子
红楼梦
淮南子
名贤集
忧国忧民
咏史怀古
三十六计
资治通鉴
增广贤文
了凡四训
文心雕龙
围炉夜话
随园诗话
人物
孙逖
张良臣
乔知之
包拯
徐照
李石
林景熙
谢翱
唐·王珪
王举之
梅之焕
辛文房
徐珂
李翱
戴良
真氏
陈耆卿
孙昌胤
朱松
仲子陵
张九成
蔡楠
史俊
韩溉
张溥
贾昌朝
商挺
刘象
周纯
刘昫
古籍
战国策
千字文
礼记
笠翁对韵
易传
世说新语
本草纲目
韩非子
红楼梦
左传
大学
三国志
中庸
增广贤文
鬼谷子
菜根谭
庄子
黄帝内经
资治通鉴
山海经
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
老子
史记
论语